作者:刘奕麟
今日收到约稿的邀请,惊觉离上一次约稿居然时隔八年了……想了想,我决定用我在这里最熟悉的一句话来作为这篇特邀文的开头:
巴拉瑞特和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是的,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慕淘金之名而来巴拉瑞特的华人在最鼎盛的时期超过了一万人,他们大多穷苦出身,从初时的一心只为衣锦还乡而破釜沉舟、兢兢业业, 到后来的落地生根、博爱奉献, 华人们为巴拉瑞特的建设投入了太多财力和心血。但随着岁月的变迁,这段并不遥远的历史, 就仿佛一根房屋的脊梁,在慢慢老化、变短。
去年(2022年)九月份对巴拉瑞特来说, 是平凡但又不平凡的一年, 因为南半球最大、藏书最多的中文图书馆在这里落成!紧接着,今年(2023年)在澳大利亚日这一天,中文图书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这个消息仿佛是苏小妹那颗落水的石子,引出黑夜中的涟漪,牵动爱人的心绪灵感。建馆初期,正是需要人力的时候,图书馆筹划着设立一个义工小组。我有幸能参与到筹备中并成为义工小组的负责人,感到喜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会不会没人愿意贡献自己宝贵的时间?会不会介意这是无偿的付出?
我们计划是需要至少二十位义工才能平衡图书馆一周的基础工作,最初我们预计着只要能有十位义工加入,虽然大家会辛苦些但队伍起码能拉起来,工作也可以开展了。没想到的是,招聘义工的消息一传到社交平台上,报名者很踊跃,几乎是一晚上的时间就有15位报名的,虽然当时未见其人,已觉其力量,再加上我们还有非常强大的后备军,我肩上的压力瞬间卸了一半。
2023年2月5号,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是元宵节,也是中文图书馆第一次的义工见面会。当天个别同事有特殊原因,到会的有十一位,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在孙校长的带领下,大家从互不相识,到后来的畅所欲言。图书馆义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未来的安排和规划,都在欢声笑语中一一介绍并落实。有着多年图书馆义工管理经验的小麦还特意为大家做了元宵送到见面会现场,让大家都感受到一份纯纯的亲切。几乎没有人因为不能和家人共庆元宵而有异议,而且各位还十分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问,我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激情的团队,我们有着一致的目标并且都愿意能为之努力!
*2023.2.5日,新金山中文图书馆。元宵节,也是义工第一次见面会
*2023.2.5日,新金山中文图书馆。元宵节,也是义工第一次见面会
后续还陆续有新义工在加入,因为要给每一位义工做入职说明我需要和大家提前开会,每一位都非常配合,哪怕通过线上视频或者电话沟通,都努力配合着相互的时间,甚至有人重新安排了其他的预约前来开会。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团队,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同事友爱尊重!
现在我们义工团队已经有二十四位成员了,义工组的年龄跨度小到二十一,大到七十五。非常幸运的是我们还是一个“互补”型团队:每位义工有着自己的所长,我们有拥有图书馆工作经验的、有在市游客中心做过义工的、有摄影大家、有律师、有工人、有能歌善舞的、有手能举铁的、还有多语种的……
大家不仅在工作中互相贡献、互相帮助,而且每一位义工都善于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为图书馆的义工管理和义工团队长远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
那段变短的屋梁,正在被修复,图书馆里每一位无私奉献的人儿就是那一个个鱼型的檩,用自己的力量举起大梁,用自己的身体填补空缺。而图书馆本身,也是那个填充着巴拉瑞特市和华人、和中国之间缝隙的脊檩。
巴拉瑞特和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今,这个联系不再是在那遥远的时期,也在咫尺;这个联系,恐怕已是无法禁锢在纸上的历史记录,而是每天都有人在书写入册的新篇章——这个人,是我,也是你!是华人,也不仅是华人!